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4-10-17 09:14:10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長期護理保險簡稱“長護險”,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舉措,被稱為繼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五大險種之后的社會保險“第六險”。我市自2017年啟動長護險試點以來,探索建立起了“多元籌資、城鄉一體、醫護兼顧、市場主體”的長護險體系,一定程度破解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社會性難題,扭轉了失能人員“機構不能醫、醫院不能養、家庭無力護”的困局,同時有效激發了銀發經濟潛力。今年,市政府將長護險全覆蓋納入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將進一步擴面提質,保障失能失智人員生活。
濱州是全國首批49個長護險試點之一,全市長護險參保人數達到168萬人
濱州是全國首批49個長護險試點之一,在職工長護險順利推進的基礎上,2025年1月1日將實現居民長護險全覆蓋。同時,我市謀劃開展“長護險康復器具租賃”,用“以租代售、長護補貼”的方式,切實解決康復輔助器具價格高“買不起”、使用周期短“不想買”、產品渠道少“買不到”的問題,截至8月底,全市已有835名失能人員通過長護險享受到適宜的康復輔助器具,為群眾節省購買資金437萬元。9月,全國高質量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培訓班在濱州舉行,來自全國133個地級市的257名工作人員和專家學者參加此次培訓,這是全面推動長護險改革的一項重要活動,具有里程碑意義。
目前,全市長護險參保人數達到168萬人,其中職工有79萬人、居民有89萬人,累計有8517人享受到長護險待遇。長護險的實行,在確保患者“接受到服務、住得起機構”的同時,也減輕了家庭經濟和事務性負擔。針對部分失能人員隨子女異地生活的現實情況,我市建立實施異地報銷制度,異地長期居住失能人員在居住地發生的長護險費用可由參保地醫保經辦機構報銷。
全市長護險運行7年來,減輕群眾負擔2.01億元,單人最高減負45萬元
發揮資源優勢,推動護理機構高質量發展。我市主動探索長護康復器具租賃“增量擴面”,逐步將租賃報銷從職工擴大到居民,引導長護企業自主創新發展。目前,全市相關企業可研發、生產、適配供應15000種康養產品,從各方面滿足失能失智人員需求,諸多產品銷往國外,其中智能護理馬桶產品累計出口日本4300臺。
發揮政策優勢,推動長護機構標準化運行。實現市場準入的標準化,嚴格規范商業保險公司招標程序,逐步推動長護“共保體”形式,統一服務標準和流程,定期開展培訓,形成合理有效的市場競爭。實現長護服務的標準化,全市長護險運行7年來,減輕群眾負擔2.01億元,單人最高減負45萬元,家護、院護、專護三種長護模式的落地切實提升了失能失智人員生活質量。實現規范管理的標準化,首創市級“醫保智能決策系統”,發揮人工智能作用,以大數據分析嚴防“低標保障”和“跑冒滴漏”,保障醫保基金安全。
發揮試點優勢,推動康復器具產業擴能。在長護政策引領下,全市康復器具研發制造、長護照料服務、技能人才培育等多項產業快速發展,推動形成規模化市場。圍繞專班“建鏈”,依托全市醫養健康產業專班,以山東欣悅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企業,打造醫康養全產業鏈,搭建全市長護產業鏈條;以長護器具為依托,整合器具、生產、租賃、銷售企業13家,相關產值突破6億元,濱州成為全國長護險器具“輸送基地”。激發市場“延鏈”,整合機構資質,引導照護企業發展,全市定點服務機構從最初的8家增長到如今的64家,企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轉變。彌補空白“補鏈”,以“產教融合”模式為探索,全國第一所康養產業系統規劃高職院校在濱州建成后,將打造“校企協同、育訓一體、學崗對接”一條龍的照護人才培養新模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