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0-09-25 09:19:09
建設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其目的是建成推動濱州科創事業發展的樣板工程,打造富強濱州建設的創新源動力、轉型主引擎。目前,按照“邊建設、邊招商、邊運營”的總體思路,渤海先研院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并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在項目一期還未竣工啟用時,已經有近400家機構來到渤海先研院對接洽談,其中首批31家機構已經于7月17日與渤海先研院正式簽約。
只有栽好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那么,渤海先研院究竟將打造一個什么樣的科創平臺?它的招商對象是哪些機構?將引來什么樣的“鳳凰”?帶著問題,在渤海先研院一期項目即將竣工之際,記者來到渤海先研院的市場化運營主體單位——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采訪了解先研院招商工作的相關情況。
渤海先研院堅持公益性原則,不與院所爭名,不與企業爭利,視技術為商品,將研發當產業
“渤海先研院的目標定位是打造國內一流科研服務平臺。”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建剛說,先研院堅持公益性原則,不以營利為目的,視技術為商品,將研發當產業。它一手連企業,一手連研發,不與院所爭名,不與企業爭利,承擔著“政府不能做、企業不愿做、科研人員做不了”的事情,最終是為了把濱州建設成為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科技創新資源“集散地”、科技創新活動“密集區”、科技創新主體“聚居區”。
楊建剛介紹,先研院按照“1+N+3”的建設模式,將搭建“1”個公共服務平臺,涵蓋展示交易、人力資源、創意設計、數據咨詢、商務服務、學術交流、檢驗檢測、設備共享八大中心,“N”個新型研發機構共享創新資源、配套服務和建設成果,國際社區、國際學校、國際醫院“3”大國際版塊,打造集研發、孵化、辦公、生活、休閑、教育、醫療等功能為一體的區域科技創新高地。
“這一模式堅持公益類屬性、開放式辦院、社會化參與、企業化運作相結合,在體制上大膽創新,在優化服務上做足了文章,是具有濱州特色的科創平臺建設模式。”楊建剛說。
只要是有利于濱州“5+5”十強產業發展的科研機構、創新項目都可以入駐渤海先研院
渤海先研院的功能定位該如何理解?市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一隊隊長張兵向記者作出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他說,先研院就像是一個國際化的“大舞臺”,演出節目的“總策劃”“總導演”是黨委政府,“演員”是國內外一流的科研團隊,它并不參與具體的演出活動,而是承擔為各類演出做好舞臺、燈光、場務等全方位后勤保障職能。從這一角度講,先研院的職責就是代表黨委政府搭建平臺,從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吸引優秀的團隊來濱州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并為這些科研團隊做好知識產權、設備共享、人才招聘、信息數據等一系列的服務保障工作。
什么樣的機構可以入駐渤海先研院?“從橫向上來講,只要是有利于濱州‘5+5’十強產業發展的科研機構、創新項目都可以入駐。
從縱向上來說,不論你的科技創新項目處在研發周期的哪一個時間節點,哪怕只是有一個初步構想,只要你‘招招手’,先研院都會為你敞開大門。”張兵說。
張兵介紹,具體來講,先研院正在招商的機構分為3大類:研發機構、科技服務機構和商務服務機構。研發機構是指市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企業等在先研院設立的各類科研機構。科技服務機構是指為科技創新全周期創新活動提供服務的機構。商務服務機構是指為入駐先研院的各類機構和人員,提供教育 、醫療、購物、消閑、健身等專業保障服務的機構。
先研院將以入駐機構的需求為出發點,提供優渥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如,為入駐機構免費提供帶基本裝修的研發及辦公用房;免費提供各類檢索查新、業務咨詢、政府開放性數據;提供創新券服務;提供國際化的智真會議室、洽談室、學術報告廳、展廳、多功能廳等場地及配套服務;入駐研發機構工作人員可享受個人所得稅補助;按政策享受事業編制保障;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及其家屬可享受教育、醫療、住房等配套優惠政策。獲得國家級、省級資質認證或獎勵的,在落實上述政策基礎上,提供配套獎勵。
預計今年年底前,渤海先研院將落地各類機構106家以上,簽約入駐率達70%
談及目前招商工作的進展情況,楊建剛說,在渤海先研院公司,包括領導班子成員在內的所有員工都是招商員且分工明確,“全員招商,全員服務招商”是目前公司的招商工作狀態。
在先研院建設期間,渤海先研院有限公司已經調研了濱化集團、愉悅家紡等30余家企業的科研需求,同時赴北京、上海、天津、南京等地考察調研,先后對接中科科技創新發展研究院、東華大學、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制造研究院等機構,實現企業需求與高校科研院所技術資源優勢的有效對接。首批31家已簽約機構已基本確定入駐位置,各機構將在先研院一期工程竣工后按照各自需求進一步進行裝修,裝修完畢后便陸續入駐開展科創活動。
楊建剛說,先研院目前在積極開展推介活動并進一步調研企業需求,正通過召開需求發布會等形式,吸引著更多的研發機構來濱洽談。就目前招商情況來看,呈現出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濱州的企業與大型科研院所合作之后建立的新型研發機構比較多,二是濱州籍在外創業成功后回到濱州的科研人才比較多。雖然先研院還沒正式啟用,但它聚集科創人才和資源的功能已經顯現。
預計今年年底前,渤海先研院將落地各類機構106家以上,簽約入駐率達70%。在項目建成后,先研院將至少引進300家研發機構、500家科技服務機構,打造出具有濱州特色的科技創新服務品牌,形成科技創新環境的“洼地效應”。
對于渤海先研院接下來的招商工作,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趙劍海表示:“我們既要引進大院大所,又要培育本土企業。把企業引進來的同時,讓企業站住腳,以技術、數據、服務等商品互通、互助、互代言,共創品牌效應,努力把渤海先研院建設成為集聚科技創新資源的‘大市場’、服務科技創新活動的‘經紀人’、承載科技創新主體的‘太空艙’,讓這個平臺走出濱州、走向全國、走到國際舞臺。”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