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7-11-10 13:43:11
濱州日報訊 做好農民工的法律援助工作,特別是解決好建筑領域農民工的工資拖欠問題關系到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社會穩定的大局。近年來,市司法局在全市積極開展“法律援助便民服務爭先創優年”活動,深入實施“法律援助應援盡援”民生工程,以“應援盡援、能援多援”為目標,以方便農民工尋求法律援助為導向,扎實開展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
五年來,全市法律援助機構通過“12348”法律服務熱線解答農民工法律咨詢8826人次,辦理農民工討薪、工傷賠償、勞務糾紛等案件3805件,受援人數5905人次,為受援農民工挽回經濟損失6627.28萬元。
農民工受援,首先難在申請渠道上。五年來,全市8家法律援助機構先后在臨街一層、政務大廳或四個中心分別設置便民服務窗口,懸掛標示牌,設置指示牌,方便農民工尋找申請法律援助。服務窗口均配備值班律師和專職工作人員,佩戴胸牌上崗。安排專業律師接聽電話解答咨詢,接待農民工來訪。
各縣區法律援助機構也都完善了接待場所和服務設施。為了避免相互干擾,還設置了專門談話室。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地方,援助機構采取雙休日值班制度。在城市社區、鄉鎮街道司法所或人保、建設等部門,有的還設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協助農民工向法律援助機構申請法律援助。
走進法律援助機構,關鍵是有條件能夠申請受援。我市根據《山東省法律援助條例》和《濱州市法律援助辦法》規定,結合農民工法律援助工作實際,逐步放寬申請條件。比如,我市將經濟困難標準由最低生活保障線提高至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兩倍;對農民工因追索勞動報酬、工傷賠償、發生死亡或重大傷害的交通事故、醫療事故的案件不予審查其經濟條件;對農民工確因情況特殊,無法及時提供身份證明、經濟困難證明或即將超過仲裁、訴訟時效的案件,采取先受理、后補齊證明材料的辦法特事特辦。對農名工群體性案件,采取簡化程序、快速辦理、優先指派的辦法急事急辦,確保農民工維權效益和質量。
法律援助工作,重心在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上。全市各法律援助機構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法律援助在農民工中的知曉率。
在農民工比較集中的地方,發放宣傳頁、明白紙、案例書等,方便農民工了解相關維權知識和申請法律援助。推進“法律援助進社區、進企業、進工地”活動,組織法律服務人員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到農民工較為集中的社區開展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宣傳活動。指導社區法律援助服務站,安排法律援助志愿者經常參與服務站工作,宣傳法律援助的對象和范圍、工作程序以及各項規定,指導農民工與用工單位簽訂勞動合同,注重保留證據,減少在發生糾紛時因沒有證據造成的訴訟風險。將法律援助和相關勞動法律知識納入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內容,讓農民工知法懂法,當其合法權益遭遇侵害時,想到法律援助,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各法律援助機構還綜合運用行政、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矛盾糾紛,在辦理農民工案件時,盡量采取調解的方式解決,盡快挽回農民工的損失,減少訴訟,降低維權成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