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1日訊 3月31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揮執行效能 建設品質濱州”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杜洪東,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一庭庭長張發榮,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二庭庭長張詩卿,圍繞執行職能作用發揮、規范辦案管理以及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有關情況進行介紹,并回答記者提問。
杜洪東介紹,2024年以來,濱州兩級法院聚焦市委“1+1188”發展格局,瞄準“三強三優”工作目標,錨定“實施五項行動、打造品質司法,加快推進審判工作現代化”總體思路,拓展升級“濱鋒52”執行品牌3.0版,推動全市執行工作高質量發展。一年以來,全市共辦結各類執行案件21625件,執行到位金額42.14億元,拘傳1672人,以最強力度、最快速度、最大限度實現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三項核心指標中,有財產可供執行法定審限內執結率99.95%,全省第三,終本合格率100%,全省第一,執結率97.86%,全省第一;五項審判質量管理指標中,三項優于合理區間,兩項處于合理區間,其中,審限內結案率99.63%,全省第一,超12個月未結案件占比長期保持清零,全省第一。棗莊、日照、鐵路、東營等4家法院來濱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學習交流執行工作。
堅持常態長效,充分發揮執行職能作用
執行品牌迭代升級。推出“濱鋒52”3.0版本,以集中執行的力度、查人找物的準度、規范執行的精度、社會參與的深度和善意文明的溫度破解“舊難題”,以“立審執協同”和“執破融合”兩方面推動“新發展”。組織開展涉民生、涉金融、涉小標的額案件等各類集中執行行動389次,凌晨執行、夜間執行、周末執行、節假日執行、錯時執行成為全市法院常態。中院與惠民、博興法院開展協同執行直播,455萬人在線觀看,凝聚理解執行、尊重執行、協助執行的社會共識。“濱鋒52 善執者行”黨建品牌獲評全省法院黨建與業務融合典型案例。
打擊拒執不斷發力。以雷霆之勢嚴厲打擊逃避執行行為,維護法律尊嚴和社會公平正義。出臺《嚴厲打擊拒執犯罪通告》,公布全市法院線索舉報電話,優化執刑銜接,暢通自訴渠道,開展專項行動,全市法院移送拒執犯罪線索50起,立案17件。專項行動期間,博興法院辦理季某拒執被依法批捕后,移送刑事立案當天騰空房屋,濱城將惡意轉移房屋產權逃避執行的毛某移送拒執,涉及欠款110萬元全部履行完畢,彰顯了執行干警維護當事人勝訴權益的勇氣和決心。
信訪便民持續在線。嚴格落實首接負責制,通過微信公眾號等便民平臺常態化發布執行信訪值班表,確定每周執行局長接訪日,暢通群眾溝通渠道。編發執行信訪通報12期,對全市執行信訪案件及時掛網督辦,心系信訪群眾急難愁盼,確保實現“找法官可見、遞材料有接、遇疑惑能解”。
深化改革創新,不斷提升規范管理效能
“全鏈條”規范辦案程序。出臺《“規范執行年”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圍開展規范執行提升行動。針對執行立案、案件管理、執行文書制作、執行公開、執行財產調查、執行結案、執行信訪處理等7個辦案流程、26項具體問題抓好規范,為辦理執行案件提供更加剛性、更加詳實的規范依據,推動執行工作高標準開展、高質量落實。相關做法被省法院、濱州市委推廣。常態化壓實節點管控,實行重點指標每日提醒、終本案件每周抽查,執行態勢每月通報,科學指導全市執行工作,《人民法院報》以《堅持586天“每日提醒”步履不停》為題刊發經驗。
“全方位”落實重點工作。扛牢“交叉執行是更深層次的審執分離”理念,進一步壓實工作職責,全市交叉執行455件,取得實質性進展296件,占比65%,執行到位金額1.1億元。扎實推進終本清倉,全市法院全年出清案件20774件,兩級法院出清進度均超100%,全省第二。推動破產與執行程序深度融合,出臺方案,成立專門合議庭,暢通執轉破程序,鄒平法院入選全省“執破融合”培育點法院,充分發揮執行、破產雙重職能優勢,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審執融合新模式,推動“失能”主體依法退出市場。強化案款管理,各縣區法院全部配備監督員,每天專人查看案款系統,確保執行案款按時過付,保障當事人勝訴權益及時實現。
“全覆蓋”建強執行隊伍。組織黨員干警政治輪訓,開展理論學習面對面,縱深實施“五心”工程,促進黨建成果轉化。市中級法院執行一庭作為“齊魯天平先鋒崗”唯一代表在全省作典型發言,執行隊伍政治水平不斷提高。在全市范圍開展執行隊伍業務培訓、執行大講堂等活動。多名執行干警在崗位練兵競賽、論文、案例調研等活動中獲獎,執行隊伍業務能力不斷加強。進一步優化全市法院執行隊伍,對24名長期在執行上的人員進行了交流,濱城法院對超5年執行干警交流輪崗。惠民、鄒平、無棣法院先行先試,探索新任法官、法官助理先到執行部門工作一年機制,豐富了人才儲備,提升了綜合素養,執行隊伍人員結構不斷優化。
凝聚執行合力,服務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激發“首創”的能量。為更好地貫徹市委各項工作要求,濱州兩級法院堅持善意文明執行,創新“懲戒預警”執行模式。針對市場主體,通過設定“寬限期”、采取“預失信”“預處罰”等方式,督促被執行人主動糾錯,激勵企業誠信守法經營,解決了一大批骨頭案、釘子案。海容電纜執行案通過設定“寬限期”、采取“懲戒預警”,7400萬元和解并順利履行,形成了雙贏、多贏和共贏局面,實現了“三個效果”有機統一,案件入選最高院案例庫,為全省被采用的執行實施三篇案例之一。創新發揮執行裁決的指導反饋職能,中院辦理的江蘇某建設公司與廣東某建設公司執行異議案獲最高法院《執行工作指導》刊發。
涵育“誠信”的土壤。持續開展企業信用修復行動,培養優良的企業信用,以高水平執行工作助推全市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全市法院排查失信企業603家,已完成565家企業“失信屏蔽”,移除屏蔽率93.7%,為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發展紓困解難,進一步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博興法院建立全省首家失信警示教育基地,集警示、教育、懲罰于一體,結合典型案例上墻展示、打擊拒執罪視頻教育、執行一線法官宣講法律法規等多種形式,引導失信人員和社會公眾知敬畏、知行止,帶動社會誠信觀念的整體回歸。
形成“聯動”的合力。以府院聯動為突破口,提升執行工作效能,形成執行破難的合力。12月25日召開全市切實解決執行難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聯合18家成員單位出臺《聯席會議實施意見》,共建綜合治理執行難大格局。與市公安局聯合制定《關于進一步協助解決執行難工作的意見》,有效破解“查人找物”難題。與市司法局聯合出臺《關于執行案款公證提存的實施辦法》,進一步規范執行案款管理。與市公積金中心出臺意見,建立“點對點”執行案件查控聯動機制。與市仲裁委出臺《加強仲裁與執行銜接的意見》,提高仲裁案件自動履行率,推動源頭減少執行案件。
執行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點,也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執行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為民司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濱州兩級法院將進一步擦亮執行品牌,用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的承諾,為執行破難提供特色更加鮮明、更加亮眼的“濱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