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13日訊 9月13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大干2023奮勇爭先向前·亮進度——民生品質越來越實”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專場。邀請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黨組副書記、三級調研員李國義,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海洋科科長劉愛委,濱州市海洋與漁業監督監察支隊三級主任科員王剛,介紹今年以來,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提升民生品質,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李國義介紹,今年以來,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1+838”工作格局和“1+8+1”落實體系,加快品質濱州建設,守正創新,奮勇爭先,各項重點工作全部按時序推進。上半年,濱州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95億元、漁業經濟總產值74億元,同比增長7.1% 和7.2%。
今年以來,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的理念,以高質量黨建引領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堅決扛牢經略海洋的使命擔當,發揮海洋辦統籌協調服務作用,加快海上濱州建設。港口能級提升。濱州港5萬噸級航道及防波擋砂堤工程完成勘察測量,初步設計獲正式批復。新能源、新材料、海水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全面起勢,渤中19-6凝析氣田濱州天然氣處理終端完成投資7.4億元,宏燁2GW漁光互補項目試樁動工,華能85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獲批國家第三批大型光伏基地項目,碧水源海水淡化二期啟動建設。今年全市107個涉海項目完成投資169.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76.2%。海洋生態提質。深入落實“灣長制”“河長制”等制度,全力削減陸源污染排放總量。海洋漁業品質更強。堅持“抓兩頭、帶中間”的發展思路,爭取資金4600萬元,支持強種業、促加工、延鏈條,推動漁業水產全產業鏈發展。激發市海洋發展研究院創新動能,外引內聯打造應用型科創服務平臺。開展科技合作。與中科院海洋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海洋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等方面開展全方位戰略合作。與省海科院聯合建設全省首個水產加工研發平臺,打造“黃河流域預制菜產業名城”。實施技術下鄉。選派4名技術骨干入駐企業開展技術服務,服務漁民80余人次;組織科技培訓2次,培訓從事漁業人員200余人,為全市漁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不斷強化海域海島管理,合理統籌海洋空間開發利用,大力推進項目用海、圍填海整改、海域巡查,做好用海管理和服務,謀劃“藍色經濟”發展新態勢。立足行業職責,緊扣“12158”民生實事,聚力為民謀利、助企解困。優化惠企服務。實施成就企業家夢想行動,舉辦2場海洋產業銀企對接會,金融機構服務海洋經濟貸款余額47.24億元、表外融資14.87億元。助力漁民增收。連續第3年開展伏季休漁期間毛蝦、海蜇專項捕撈,助力漁民增收成效顯著。落實行業監管職責,加強海洋與漁業資源的保護、增殖、開發和合理利用,保護海洋與漁業生態環境健康和安全,促進海洋開發和漁業生產的發展。
濱州市海洋漁業產業仍面臨諸多問題,比如,經濟體量小、產業層次低、科創能力弱等。下一步,濱州市海洋發展漁業局將圍繞“高質量發展”這一主線,聚焦“產業發展、要素保障、民生服務、安全監管”四個方面,推動各項工作整體上水平、特色爭一流,增創海洋經濟發展新優勢。
聚焦“產業發展”,壯大海洋經濟規模。落實好2023年海洋委工作要點,緊盯涉海重點項目,按月調度督導推進落實。加快推進山東悅翔海蕾牌DHA軟膠囊保健品生產許可證申辦,加快魯北碧水源二期10萬噸海水淡化工程建設,探索濃海水提溴、提鋰等資源化利用路徑,打造海水綜合利用“濱州模式”。服務保障重大項目用海,推進渤中19-6凝析氣田、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北海海上風電檢測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傳統產業提質升級,加快國家級對蝦聯合育種平臺、水產加工研發平臺和冷鏈物流園區建設,推廣高效生態養殖模式,擴大水產預制菜產能規模,打造濱州水產預制菜品牌。
聚焦“要素保障”,提升海域用管水平。全力做好海洋督查,梳理全市可開發利用海域空間,有效盤活閑置海域資源,探索研究已有權屬海域利用政策,推進實施海域立體分層確權,打通海上光伏項目建設政策壁壘。推進全民所有海洋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國家級試點任務,探索調整市、縣海域使用金收益分配比例和支出結構,試行海域使用權招拍掛等辦法,提升海洋資源資產價值。
聚焦“民生服務”,做好惠企便民實事。加快實施農村坑塘改造,培育對蝦養殖產業,開展漁業科技“四進”行動,促進漁民增收、漁業增效。實施漁安濱州“三個一”工程,開展海洋專項預報服務,提升漁民海上作業安全水平。開展水野保護破冰工程,啟動水生野生動物資源普查三年行動,提高公眾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推動海洋藍色碳匯行動,推進海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聚焦“安全監管”,維護海區漁業穩定。落實漁船管控四級包保責任,高壓管控涉漁“三無”船舶、大馬力漁船,深入開展涉海領域安全隱患大排查,保障海區漁區和諧穩定。利用智慧海洋漁業監管平臺,發揮北斗示位儀、插卡式AIS、衛星電話作用,探索依河管船濱州模式。推進國家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實施,做好互花米草清理整治,建設美麗海灣。
閃電新聞記者 陳帥 濱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