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0-11-12 08:58:11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 近日,一則為云南貧困地區兒童募集玩具的公告在濱州人的朋友圈廣泛傳播,記者經過多方打聽了解到,募集人是一位濱州的“90后”女孩,目前她正在云南省臨滄市云縣大寨鎮支教,通過電話,她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濱州姑娘邂逅云南大山里溫暖的故事……
2019年8月,在經歷了3個小時的飛機,9個小時的長途汽車,步行半個小時的山路,花費近16個小時的路程后,濱州“90后”女孩王圓終于輾轉到達云南省臨滄市云縣大寨鎮。在這里,開啟她為期兩年的支教工作,這是一項對她有著特殊意義的工作。
王圓,出生于1991年,家住濱州市濱城區,2013年畢業于內蒙古大學設計專業,曾經是一名設計師。2018年底,一個偶然機會,她參與到美麗中國支教項目中。2019年,她便迎來了支教的機會。當年7月,在云南參加培訓后,她便趕到大寨鎮團結完全小學,見到了一群“與世隔絕”的孩子們。
如今,王圓已在云南支教一年有余。帶著對支教生活的好奇,記者通過電話與王圓取得了聯系。“我希望在二十多歲的年紀里,做一件到八十歲想起來都還會微笑的事!”在電話的另一端,一個聲音溫柔而堅定地說道。王圓告訴記者,她的父母都是教師,受父母影響,大學時期王圓就有到貧困山區支教的想法,但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王圓告訴記者,父母對她這次支教非常支持。臨行前,父母還特地叮囑,希望她能力所能及地為當地的教育事業做出貢獻,把山東人的樸實情誼傳遞到云南貧困地區,讓更多孩子受益。
在隨后的溝通中,我們對王圓的支教環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寨鎮團結完小是一所地處海拔2000多米的大山中的小學,一棟教學樓,加上學前班共7個年級,13個班級,總共有三百五十余名學生。但因師資匱乏,當地老師基本都是包班上課。開展支教工作后,王圓在云縣擔任片區隊長和英語學科帶頭人,負責當地的小學英語教育推廣,以及內部教研等工作,同時還教授美術和科學。與她同時到這所學校支教的還有2名教師,她們共同探討,在上課之余,還為孩子們帶來很多新鮮的東西,比如他們做的英語廣播,英語圖書角,英文書法比賽,就大大帶動了孩子們的英語學習樂趣,現在,孩子們見面用英語打招呼也成了習慣。
相比于教學工作的開展,更令王圓擔心的是當地的地理環境。“學校在山上,孩子們去上學要走很多山路,山路大部分是羊腸小徑,有的小徑抬頭望山巔,看不到頂;低頭看峽谷,看不到底,只見云霧纏繞山腰,只聽到谷底河水奔流不息的聲音。”當地的地理環境以及山區里孩子們的生活環境讓王圓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習慣了走大城市筆直平坦的大道,兇險小徑經常讓王圓嚇得滿頭冒汗、雙腿發軟。考慮孩子們的安全,學校施行的是寄宿制,學生們一周回一次家。
一年多的支教經歷,讓王圓對山區孩子們的心理也有了進一步了解。由于孩子們的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一年見不了一兩次,沒有父母的陪伴,過早的學習獨立,在這個過程中,缺少的是陪伴、關懷和守護。鄉村的夜晚靜得出奇,在云縣大寨鎮團結完小,九點下晚自習后,王圓正打算陪孩子們打乒乓球時,聽到一陣哭聲,原來是一名二年級的小女孩偷偷地在角落里啜泣,在王圓的安慰和開導下,這名學生委屈地說道:“老師,我想外公外婆。”第二天,王圓將陪伴自己的玩偶送給這位小女生,當作對她的陪伴。王圓告訴記者,在做設計師期間,她負責玩具設計,深入研究過玩偶對孩子們“陪伴、守護”的溫情,更加理解孩子對于玩具的依戀。希望每個夜晚,孩子們有著屬于自己的玩偶,有一份可以擁抱的溫暖,陪伴他們的美夢!
采訪期間,王圓向記者講述了一個溫暖的小故事。有一次,她與同事到其他學校聽課,由于山路較長,趕回來時已經是晚上八點多,當她走到校門口的那一刻,才知道孩子們一直在學門口等待老師們回來。王圓告訴記者,在這里,老師與學生的關心是相互的,是如同家人般的溫暖。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山區里的孩子打開認識世界的大門。期待更多的好心人幫助遠方的山里娃,讓他們有一個精彩的童年。”最后,王圓滿懷期待地說。
捐贈需求
毛絨玩具 全新 122只
規格:20-30cm
其他要求:無紐扣、綁帶或其他易脫落的小部件,不宜掉毛或脫色,符合國家安全標準。
聯系人:王老師 15215438607
物流:中通 圓通 申通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