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2日訊 12月12日,濱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濱州市河湖長制新聞發布會,邀請濱州市城鄉水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棟,濱州市城鄉水務發展服務中心副主任徐鵬,濱州市城鄉水務發展服務中心河湖科副科長齊海星,共同介紹近年來濱州市河長制工作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齊海星介紹,濱州市城鄉水務局堅持數字賦能河湖管理和保護,開發河管員公益崗,建設管理平臺,打造河湖全覆蓋管護1.0版本;建成無人機智慧巡河系統,實現無人機全天候自動化監管,升級河湖立體化管護2.0版本;2024年,集成應用衛星遙感、人工智能、無人機、無人船等信息技術,建設河湖管護全時空大數據平臺,構建“天、空、地、水、人”全時空監管新格局,邁入河湖智慧化管護3.0版本。相關經驗做法先后被省大數據局、省工信廳、省住建廳評為典型案例,水利部連續3年發文推廣。
構建一體化感知網,實現“全時空”智能監管。立足“天上拍”,建成“天眼”衛星遙感系統。利用衛星遙感對全市544條河湖“四亂”問題實施高分辨率、全覆蓋動態監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衛星遙感影像進行智能解析,通過時序影像監測對比,結合無人機巡查、視頻監控對疑似問題圖斑進行核查,做到“四亂”問題早發現、早處理。立足“空中巡”,建成“空警”智慧巡河系統。布設6座無人機自動機場、1座無人船智能船塢,規劃覆蓋20條河湖的100余條巡檢航線,對河湖進行智能監管。試點建設的固定翼無人機,飛行距離達70公里,可實現對徒駭河等大型河道的長距離監管。立足“地下看”,建成“哨兵”智能監控系統。建設視頻監控廣場,整合涉水視頻3200多路,形成可視化監控網絡。利用云計算技術賦能視頻監控,對徒駭河、德惠新河等6條重點河道進行智能監管,實現“四亂”問題的智能識別,將傳統視頻監控事后處理變為主動預警,全天候守護河湖安全。
打造協同化應用鏈,實現“全方位”智慧管理。集成建設“智慧大腦”。實時匯總河湖問題,生成全市“河湖問題熱力圖”,從問題數量、類型、變化趨勢等不同層面分析河湖健康狀況,實現河湖精細管護。實現人機“智能交互”。在設置1511名河管員對河道管護全覆蓋的基礎上,建設河湖數字化管護平臺,實現河管員護河“巡、報、改、評”的全過程信息化管理,實現河管員與管理平臺“智能交互”。探索河湖“智慧管理”。建成徒駭河30公里智慧管護示范段,將無人機、視頻監控等設備互聯互通,探索河湖管護向無人化值守、智慧化管理轉型。
建設可視化數據庫,實現“全要素”集成應用。搭建河湖數據中臺。開發“河湖一張圖”,集成河流、湖泊、水閘等要素數據,完成河湖劃界、岸線利用等成果上圖,實現河湖信息一屏統攬;將1000余處水利監測設備進行互聯,構建起集雨水工情于一體的智能感知“一張網”;建立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的全景影像圖,展示河湖面貌,為河湖管理保護提供數據支撐。實現數據智能應用。對全市河湖管理范圍衛星遙感圖斑進行解譯,精準標注合法項目、非法項目和歷史遺留問題,建立“本底數據庫”和“問題檔案庫”,實現河湖問題動態化、可視化管理。構建數字孿生體系。建設漳衛新河數字孿生流域、濱州主城區數字孿生洪澇模型、小開河—簸箕李—韓墩數字孿生灌區等,實現數字孿生在河道防洪、城市防汛、灌區管理中的融合應用,全面提升河湖管理保護智慧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