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網
2022-04-25 11:08:04
原標題:沾化區下洼鎮:冬棗產業引領“六個一”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今年以來,下洼鎮按照濱州市委答好五張“考卷”目標要求,緊緊圍繞區委“1126”工作思路,緊抓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機遇,突出產業元素,強化黨建引領,咬定“冬棗高質高效、群眾增產增收”目標,以冬棗產業“雙增雙提”為核心,聚力實施強鎮富民“六大工程”,全面提升下洼內生動力,擦亮沾化冬棗品牌。
強化“一個引領”,聚力實施干部能力作風建設工程
將每個黨支部打造成為基層組織力的承接點、集合點、發力點。自上而下抓主責主業。推動黨建大網格與基層治理體系深度融合,健全鎮村兩級工作機制,層層壓實工作職責。推出村級班子管理“三亮”機制。通過“月初亮承諾、月末亮進度、季末亮成效”“三亮”管理辦法,督促村級年度發展規劃“月月有進度、事事有進展”,通過評議亮牌、績效考核,抓實支部評星定級,倒逼村級工作提速增效。抓好軟弱渙散村整頓工作。全力做好軟弱渙散村中期評估工作,以冬棗產業“二次創業”為契機,嚴格考核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推進工作績效,全面提升班子凝聚力、組織力、執行力。
狠抓干部能力提升,激活發展內生動力。廣泛開展“四講四堂八提升”業務大講堂活動。通過主要領導講黨課、先模人物講事跡、業務骨干講業務、普通職工講心得,開設“授課講堂”“自薦講堂”“讀書講堂”“移動講堂”,迅速提升機關黨員干部八項能力素質。持續推進“包村聯戶”服務常態化。實行“機關干部包村、黨員干部聯戶”雙下沉工作法,20名科級干部聯系幫包4個管區62個村,上下聯動、廣泛宣傳,將重點工作逐項分解,干部、黨員帶頭攻堅,幫助群眾解決實際需求220余件,參與走訪宣傳360余人次,幫助化解矛盾糾紛10余件。
優化村級干部管理,鞏固組織換屆實效。探索實行村黨支部書記專業化管理。將“黨性強、品質高、素質優、威信高”的支部書記納入專業化管理范圍,落實“三強”政策,推動“頭雁領航”優質優效。縝密開展發展黨員排查整頓工作。對納入排查范圍的黨員逐一審查,統一備案,優化基層組織建設。實施入黨申請人、入黨積極分子儲備提升工程,按照每發展1名黨員,至少有2名入黨積極分子、3名入黨申請人為儲備條件,切實提升黨員隊伍質量。抓實黨員教育管理。以區委黨校西校區為培訓陣地、以“星火·征途”黨性教育基地為平臺,黨員“淬火工程”、新型產業工人培訓、干部能力大講堂等有效推進,一季度完成業務大講堂2期、田間大課堂12期、專題講座6場。
圍繞“一個產業”,聚力實施冬棗產業轉型升級工程
定好盤子,明晰目標抓推進。按照年初制定的下洼冬棗“一核兩軸五區”產業總體布局,統籌推進冬棗全域精品化進程,明確年內產業發展目標為:新建設施大棚12000畝,改良沾冬2號8000畝,沃土改良10000畝,新增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2000畝,創建6處合作社示范基地,組織經驗交流會、技術培訓班10期,重點建設完成北部萬畝設施引領區和東部產業基礎提升區,帶動冬棗產業由規模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找對方子,分檔獎補抓示范。按照“以獎代補、示范引領”的工作思路,堅持政策引導、靶向發力,狠抓設施提質不動搖。一是加快萬畝大棚片區建設。以北部榮烏高速下洼出口和東部楊營等村為兩大中心,建設2.3萬元每畝的高標準鋼架大棚,落實每畝地1.3萬的發展獎勵金,剩余1萬元由農戶分十年還清。二是加快30處百畝以上示范園建設。重點鼓勵各村發展成方連片的百畝集中片區,并對竹頂棚、水泥立柱鋼架頂棚和全鋼結構棚每畝分別給予3000、5000、10000元不等的發展獎勵。三是加快N處交通主干線沿路采摘園建設。對沿永館路和東濱路兩條交通主干線兩側不間斷延伸的3000畝棗園每畝給予3000-10000元的發展獎勵,鼓勵農戶進行設施化栽培。四是加快沾冬2號新品種改良進度。對以上三類片區內嫁接沾冬2號的棗園每畝給予2000元的獎補,確保6月底前完成全年8000畝新品種改良任務,力促設施大棚+沾冬2號這一“黃金搭檔”在下洼全面鋪開。
理清路子,多措并舉抓提升。一是強化政策扶持。積極爭取上級項目建設資金作為產業發展獎勵金,對示范合作社創建村、設施大棚建設戶和新品種改良戶進行獎勵補貼,用政策激勵群眾,解決群眾因資金不足導致想建不敢建、想改不敢改的后顧之憂。二是強化技術培訓。列支培訓資金,組織鄉土專家、種植能人成立30人以上的紅旗專家團隊,落實技術幫包網格,提高冬棗商品果率。同時,強化“走出去、引進來”,邀請陜西冬棗種植專家到我鎮開展現場授課,解決新品種大棚冬棗種植戶都有人管的問題。三是強化督導檢查。實行掛圖作戰,把任務落實到村、到戶、到人、到地塊,實行“每天一調度、每周一通報、每月一評比”的工作機制,對工作進展緩慢的,查明原因,視情作出處理。
截至目前,全鎮完成大棚建設5100畝,其中包括曹廟片區45畝鋼架棉被大棚;完成沾冬2號改良6700畝;完成沃土改良8000畝;新應用水肥一體化700畝;4處合作社示范基地已完成建章立制和社員納入,實現組織化運營;累計開展技術培訓班7期。
創新“一個模式”,聚力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工程
持續推進黨組織政治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著力解決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瓶頸和種植碎片化嚴重、標準化程度低的問題。今年,鎮財政列支600萬元作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發展基金,幫助抓好6個合作社規范提升,推動實現“標準化、設施化、品牌化、產業化”,打好群眾、集體雙增收“攻堅戰”。
建強兩支專業隊伍,推動高效運轉。建強班子隊伍。推行村“兩委”與合作社“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合作社理事長,其他村“兩委”成員及黨員代表擔任理事、監事,鎮黨委牽頭組織各村進行集中培訓,明確合作社開辦流程、要點,實現合作社發展與村級事務共同研究、整體推進。建強社員隊伍。合作社內部成立技術服務部,指導社員堅持“統一生產指導、統一水肥管理、統一病蟲防治、統一營銷分成、統一品牌宣傳”和“自主技術管理”的“五統一加一自主”的管理機制,對用肥用藥、疏密間伐、嫁接技術、修剪整形等工作進行面對面、手把手培訓,為提升冬棗品質、提高商品果率打下基礎。
建立完善規章制度,規范運營管理。指導建立健全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章程。完善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認真執行財務會議制度,強化風險防控。根據1-12月份冬棗生產年歷,細化合作社服務內容,建立合作社任務清單,責任到人,通過分工協作,將村黨支部書記從具體的工作事務中剝離開來,實現專業人干專業事。探索建立動態獎懲管理機制。實施押金入社制,每位社員入社前簽訂承諾書,并繳納1000元押金,結合黨建網格化管理機制,在合作社內部劃分3-4個工作組,每組配備1名督導員,定期進行考核評比,對不按指導意見管理棗園的社員及時清退或扣除押金,對標準化管理落實到位的小組從購置化肥農業等生產原材料方面給予折扣等獎勵措施。
明晰降本增收渠道,共享發展紅利。為進一步解決合作社銷售端難題,實現好棗賣好價、普通棗有兜底的目標,下洼鎮創新推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訂單銷售模式,消除群眾銷售后顧之憂,為棗農吃上“定心丸”。合作社與國有公司簽訂產銷協議后,冬棗成熟季,通過冬棗智能分選設備對冬棗糖度、色澤、大小等理化指標進行等級分選,對合作社種植的優質大棚冬棗以高于市場價15%的價格進行統一收購。國有公司與入駐電商產業園的電商企業以及百果園、河馬生鮮等國內果品銷售龍頭企業簽訂產銷協議,統一使用沾化冬棗獨有的“一棗一世界”品牌進行包裝外銷,在通過國有公司的公信力贏得銷售商認可的同時,實現大量優質冬棗得以高價外銷,反哺合作社發展。
搭建“一個平臺”,聚力實施數字經濟提速增效工程
今年,總投資1億元,在“棗戀谷”休閑莊園項目的基礎上打造鎮域首家全鏈條基地——沾化冬棗數字經濟產業園,項目占地總面積2000畝,包括沾化冬棗種植基地、電商運營培訓中心、智慧農業平臺、冷鏈物流園區和冬棗精深加工區等內容。
沾化冬棗種植基地以“黨支部+合作社+企業+農戶”的運營模式,全面推廣統防統治技術,實行“五統一加一自主”管理模式,引導棗農進行精細化管理作業,打造冬棗品牌。電商運營培訓中心由沾化冬棗品牌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完善網紅直播區室內配套設施,計劃引進3-5支境內直播帶貨電商團隊,真正打通電商“散而不精”的屏障,凸顯能人集聚效應,拓展銷售渠道。智慧農業平臺突出融合創新、一館多用的特色,引用數字沙盤、冬棗智慧種植全息展示、AR智能直播等科技化手段,以極富未來科技感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下洼鎮冬棗產業狀況。
冷鏈物流園區由國有公司棗富建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主導運營,與銷售企業、合作社、農戶簽訂三方協議,對符合合同標準的優質冬棗進行統購統銷,把握銷售定價話語權,力促好棗賣好價。項目區主要包括1200噸綜合性冷庫、全鏈條冬棗智能分選包裝車間等,重點引進2-3套國際先進冬棗分選設備,實現冬棗糖度、色澤、大小等級分選。通過與鎮域示范合作社簽訂購銷協議,篩選出優質大棚冬棗,集成銷售,打造棗中“茅臺”,進而有效倒逼棗農進行標準化、設施化種植,提升冬棗品質。冬棗精深加工區年內計劃引進1-2家能夠推動冬棗產業迅速發展的龍頭企業,開發棗木雕刻、冬棗盆景、棗芽茶、棗花蜜、冬棗酒和凍干冬棗等系列產品,提高產業附加值,將一顆冬棗“吃干榨凈”。
園區建成后,將成為集產、供、銷于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產業集群,真正盤“活”冬棗產業,實現“強一產、優二產、活三產”,成為全區產業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樣板工程、示范標桿。
培育“一個文化”,聚力實施四季全域旅游提升工程
深挖歷史資源,拉長文化鏈條。做足冬棗嫡祖樹起源文章,總結提煉好天女獻棗等文化傳說和燕王掃北等歷史故事,依托鎮區標志物、自媒體、畫冊書籍和中央及省市媒體等宣傳平臺把冬棗產業發展歷程講深、把沾化冬棗產業的規模和水平講透。持續辦好冬棗節、棗花節、賽園賽棗等年度特色活動,組織沾化冬棗高端論壇,堅持“市場+文化”導向,將下洼百年冬棗文化底蘊與特色包裝元素有效融合,全面提升沾化冬棗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推行全域旅游,實現四季皆景。實施“旅游+”工程,著力推動旅游業與農業、生態、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瞄準濱州城郊游和周末鄉村游市場,打造主城區30分鐘休閑游憩帶,構建以下洼生態旅游園國家4A級景區為主線,沿秦口河打造一村一品、一步一景的全域全時段旅游產業發展布局。同時,健全景區及各村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提升承載能力,大力開發旅游產品,傳播冬棗文化、講好冬棗故事。在“十一”黃金周組織開展網紅直播節,將“線上文化”與“線下實景”有效連接,通過網絡視角,全景展現下洼“水旱碼頭”“秦口河公園”棗來棗好“圓夢橋”,讓女娃獻棗、鯨魚擱淺、棗鄉鵲橋為大眾熟知,以獨特棗文化賦能沾化冬棗下洼話語權。
樹立“一個樣板”,聚力實施農業示范園區創建工程
以省級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為契機,高標準規劃“一核兩軸五區”產業總體布局,以全鎮9.8萬畝冬棗特色產業“雙增雙提”為核心;以永館路、秦口河為線,打造農旅產業融合和文旅田園融合兩條鄉村振興發展軸;以萬畝設施引領區、產學研示范區、企業基地創新區、三產融合文旅區和產業基礎提升區為五大片區,進行新設施、新品種、新技術和新模式的研發及推廣,全面推進冬棗產業科技化、銷售運營市場化和農民增收持續化,打造全域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著力改善鎮村人居環境,在保證群眾增收致富的同時,進一步提升群眾幸福感、獲得感。
分步實施銜接鄉村振興集中推進區重點工程。在前路村和王家莊科村建設100余畝的6兆瓦村集體增收光伏電站;對62個村20253戶進行自來水管網改造,提升村民用水質量;加快建設沾化冬棗四大片區生產性服務業配套項目、沾化冬棗區域性冷鏈倉儲項目和秦口河美麗河湖示范工程,推進鎮域全范圍鄉村振興。
加快發展健康文體事業,對13個村文化廣場進行新建、修繕,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文體活動場所;加大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投入,進一步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服務能力。開展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等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暢樹文明新風,推動移風易俗,提高村民素質。
深入推進“平安下洼”建設,深化線上線下基層矛盾調處試點工作,對下洼鎮棗鄉情調解室進行升級改造,重塑基層矛盾調處流程,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和網格化社會矛盾調處體系。
充分尊重民意,挖掘鄉村記憶、民俗故事,明確“仁義西孫”“長壽王家”“棗趣東平”“商埠東下洼”等各村主題,新規劃創建2個省級和3個市級美麗鄉村示范村,實行差異化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徑。以G340、S233國省道為重點,進行路域綜合治理,依托秦口河風景資源,對水旱碼頭、沿河路等重點節點進行綠化亮化,逐步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備、特色鮮明、優美整潔、宜居宜業”的特色小鎮;同時,加快25個村莊的公路路網建設,有效提升農村公路建設、管護和運營水平,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的基礎保障。
通過“六個一”工作機制的有效銜接,創建“黨建引領+產業轉型+集體增收+群眾致富”的閉環發展模式,真正實現一顆“小冬棗”拉動鎮域“大經濟”。
下洼鎮將繼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主題,全力做好冬棗設施栽培、品種改良、電商銷售、旅游觀光、品牌建設和深加工文章,以堅如磐石的決心、堅持不懈的勁頭、堅韌不拔的毅力,為推動沾化高質量發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下洼力量。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