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全部

濱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加強保護 深挖內涵 努力讓文物“活”起來服務人民群眾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作者:

2021-05-28 14:46:05

“堅定不移推進現代化富強濱州建設”系列評論之九

加強保護 深挖內涵

努力讓文物“活”起來服務人民群眾

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省委書記劉家義在濱州調研時強調,文物是歷史文化的載體,要加強保護、深挖內涵,讓文物“活”起來。各級要落實好全省文物保護會議精神和劉家義書記調研講話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切實把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發揮好文物特別是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力量,信心百倍地投入到現代化富強濱州建設之中。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濱州歷史悠久,文化璀璨,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濱州以其“濱海”、且南北居中,在交通、軍事和經濟上占有重要位置,完整的歷史發展序列和鮮明地域文化特色,遺留了大量的優秀歷史文化遺存、遺物。濱州還是渤海革命老區中心區,是渤海區黨委機關駐地,具有長期的革命斗爭歷史和光榮傳統,是我黨我軍發展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光榮的革命歷史,不但孕育形成了“不屈不撓、艱苦奮斗、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老渤海精神,也留下了豐厚的革命文物資源。目前我市現存不可移動文物380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54處;國有可移動文物超過2萬件/套,其中國家珍貴文物上千件/套。這些優秀歷史文化遺存、珍貴文物,為研究濱州歷史發展、文化傳承提供了實物資料。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文物保護工作發表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新時代文物保護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我市十分注重對文物的保護挖掘、開發利用,實施了魏氏莊園、丁公遺址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項目和省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修繕保護工程;順利完成全市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通過世界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特定節點,普及文物保護知識,并連續三年舉辦政府購買不可移動文物免費展示活動,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更直接惠及大眾?!稙I州市多措并舉探索文物保護利用新途徑》入選2020年度全省文化旅游工作典型案例。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革命文物尤其受到關注。革命文物承載著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著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是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責任。作為渤海革命老區中心區,濱州特別注重加強對革命文物的保護運用,公布實施了全省首部革命遺址遺跡保護地方性法規,并在省內率先在全市范圍內實施了革命遺址遺跡普查,實施了搶救性保護,確保革命文物的良好續存,建成全市革命遺址遺跡管理系統,納入城市云大數據平臺統一管理,打造了眾多紅色展館、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積極開展了“革命文化進校園”等活動,讓革命文物發揮了更大的作用。

保護文物也是政績。隨著現代化富強濱州建設的不斷深入,全市人民對文化遺產的精神需求不斷增強,全市文物工作也從單純的保護為主向保護、管理、利用并重轉變。各級要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的精神,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真正做到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責任編輯:楊凡、張煥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濱州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

[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1-05-28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