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濱州日報
2019-09-05 08:52:09
發力“雙招雙引” 推動濱州高質量發展系列評論之二
扎根生態聚集 主攻重大項目
本報評論員
開工一個項目,就新增一股發展動力。9月3日舉行的全市“雙招雙引”重點建設工程集中開工儀式,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雙招雙引”、狠抓項目建設促發展的堅定信心和鮮明態度。總投資667.8億元的86個項目同時開工,這意味著我市今后將在多個領域,打造起新的增長支撐點,培育起強大的發展后勁。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已經全面起勢,下一步就是要把起勢轉化為定勢、勝勢。全市上下要乘著日益強勁的發展勢頭,繼續發力“雙招雙引”,主攻重大項目,加快“富強濱州”建設步伐。
繼續發力“雙招雙引”,主攻重大項目是促進我市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高質量發展與高質量、精準化的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環環相扣、密不可分。通過雙招雙引,可以匯天下人才、聚世界企業,推動產業上下延伸層次升級,推動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推動產品服務向高端邁進,提升全產業領域的檔次布局。正如省委書記劉家義所強調:抓住了雙招雙引,就抓住了經濟工作的全鏈條,就抓住了經濟工作的主動權,也抓住了新舊動能轉換的“牛鼻子”。“雙招雙引”,我市既有產業基礎,也有比較優勢。我市的鋁業、化工、家紡、糧食、畜牧水產等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產業比較優勢突出,在轉型升級方面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聚集項目的“家底”厚實、車好路熟。做好“雙招雙引”工作,要立足濱州實際,發揮比較優勢,堅持以價值鏈為核心,聚焦上下游企業,重塑產業鏈、供應鏈,賦能傳統產業,融合新興產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
繼續發力“雙招雙引”,主攻重大項目,要扎根生態聚集。產業生態圈是項目成長的最肥沃土壤和最適宜氣候,就是在一個局部區域內形成要素高度聚集、資源高度共享、產業高度關聯的經濟生態。我市的“5+5”十強產業實現引領行業發展、產生集群效應,必須從頂層設計、整體謀劃到全面提升、做大做強,形成完整生態,引進上下游企業集群式發展,實現集聚裂變效應。延伸到“雙招雙引”領域,我們必須對客商企業和自身能力有準確的定位,為落戶我市企業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務,打造全生命周期產業鏈,建立息息相關的生態圈。比如高端鋁產業,我市在鋁精深加工特別是招引輕量化項目方面優勢無可比擬,要圍繞打造世界高端鋁業基地,在汽車、航空航天、新型建材等領域加大“雙招雙引”;比如新型化工產業,我市具有傳統優勢,要延伸產業鏈條,往新能源、新材料和精細化工等高端方向轉型;比如家紡紡織產業,我市擁有魏橋、愉悅、華紡、亞光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依托產業鏈、生態圈完全可以催生一大批高附加值項目、時尚產品,吸引更多企業集聚;比如糧食加工產業,要加大對主食產品、營養健康產品、功能性產品等項目的招引力度,推動“糧食加工”向“食品生產”轉變;比如畜牧水產產業,要從品質、標準、品牌上發力,引進一批標準化畜禽、水產養殖及精深加工項目,實現從賣原料向賣產品、從賣產品向賣品牌的轉變。
繼續發力“雙招雙引”,主攻重大項目要瞄準生態環保、科技創新、帶動能力強的項目。從我市現狀來看,創新平臺和科技人才總量偏少、創新能力不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偏低的問題還非常突出,這無疑制約了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在9月3日開工建設的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大學(魏橋)渤海科創城項目等產學研合作項目對于推動我市科技、企業、金融深度融合,培育創新創業新生態,重理、重塑、再造企業發展方式的效果明顯。各級各部門要以此為樣板,聚焦濱州“5+5”十強產業,集中招引具有重要支撐力、帶動力、影響力的大項目、好項目和高端專業人才、高端研發機構。要推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姻”,提高企業研發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激活企業創新創造“一池春水”,把科技強市的潛力、活力充分釋放出來。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