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18-05-25 11:22:05
齊魯網濱州5月25日訊 濱城區濱北街道堅持干字當頭,將林水會戰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兩年建設片林1萬畝、農田林網1萬畝,打造美麗鄉村31個,栽植各類樹木80余萬棵。高標準完成了濟濱東高速、德大鐵路綠色通道建設工程,205國道改線綠化工程成為全市樣板;創新發展林下經濟,用活林下資源,探索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倒排工期加壓,互評互比齊進
濱北街道下轄156個村居,村多面廣,205國道、濟濱東高速、德大鐵路、316省道、長深高速等國省干道穿境而過,造林任務重、壓力大;林業會戰季節性強、時間緊、任務重。針對這些問題,街道及早謀劃,倒排工期,測量、遷占、施工壓茬進行,加快工程進度,確保超前完成任務目標。
結合濱城區“學標桿、爭一流、上水平”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街道多次召開現場觀摩推進會,組織參與施工的12支隊伍進行現場觀摩,互評互比,形成全線“學標桿、爭一流、趕進度”的濃厚氛圍。去年,在濟濱東高速、德大鐵路、205改線兩側共計植樹5500畝27萬株;今春,在長深高速、205國道兩側共計植樹4500畝23萬株,圓滿完成了兩年造林計劃,成為濱城區造林標桿。
全線標準統一,全力打造精品
在施工過程中,濱北街道嚴把質量關,聘請工程監理公司全程跟蹤把關,從工程遷占、場地清理、苗木購置、苗木栽植、后期管理等各個環節,制定詳細的工程施工及驗收標準,確保全線標準統一,全力打造精品工程。
“一把尺子、一面鏡子、一條繩子、一個真理”,街道把這“四個一”標準作為林水會戰、植樹造林的“硬杠杠”。工作人員、監理人員拿著卡尺對樹木標準進行把關,不夠標準的堅決不用;所有的溝坡塹坎全部整平調直,做到如鏡子面般平整;所栽植的樹木怎么看都是一條直線,形成視覺沖擊;堅持一個真理就是種活,對鹽堿地段實施工程改造,筑臺改堿后再植樹造林,確保苗木成活率。
同時,街道將施工隊伍與苗木供應商綁定,將資金的結算與苗木成活率掛鉤,倒逼苗木供應商提供優質苗木,倒逼施工隊伍嚴把工程質量,在確保苗木成活率的同時,保證了整個工程的質量。
發展林下經濟,用活閑置資源
既要完成造林任務,又要減少財政支出,濱北街道積極探索新模式,將林水會戰與美麗鄉村建設、農田水利工程實施相結合,拓展造林空間,發動群眾參與村莊綠化的積極性。
去年以來,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標準,北宋、周史樓、北劉、河東劉、薛家等村居分別栽植核桃樹、柿子樹、櫻花、法桐等經濟、景觀樹木,打造了核桃村、柿子村、櫻花村、梧桐村等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31個;實施各項農田水利工程4萬余畝,植樹23萬余棵,提升了農田水利工程的品質和觀感。
街道對所有造林進行托管,由政府組織土地流轉,承擔部分土地流轉費用,苗木公司每年繳納部分費用并進行運營管護,減輕了政府在栽植、施工、管護等各個環節的費用負擔。
在完成承包管護的基礎上,街道鼓勵發展以林糧、林苗、林果為主的林下經濟。目前,已有6000余畝林帶被承包方用來種植桃樹、花生、西瓜等套種作物,林下蚯蚓養殖項目進展順利,不久將正式上馬,單租賃費一項街道收益近百萬元。
“一方面,原本閑置的造林空間得到有效利用,為承包方創造了經濟效益;一方面,政府拿到了林地承包費,用來支付農民土地流轉費用,減輕了政府財政壓力?!睘I北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峰說,“這樣一來,就實現了可持續循環發展,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共贏?!?/p>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