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12日訊 開診兩個月,濱醫附院北海醫院以下簡稱(北海醫院)依托濱醫附院全要素賦能,蹚出基層醫療創新路徑。這家新生醫院以門診量8687人次、12例重癥精準轉診,4場義診惠及數千名群眾的破圈成績單,通過創新路徑迅速打開局面,以“小門診”撬動“大健康”, 生動詮釋了醫聯體建設的“北海速度”。
三甲托管激活基層醫療末梢
作為市重點民生工程,北海醫院自建院之初便確立了“三甲標準、基層定位”的發展理念。通過專家坐診、遠程會診、綠色轉診等機制,醫院迅速建立起覆蓋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重癥的分級診療體系。北海經濟開發區的王先生親歷了分級診療機制的效率革新:一天下午突發急性胰腺炎, 原本要驅車1個小時到市區醫院,現在10分鐘到北海醫院,門診接診專家迅速確診,隨即啟動綠色轉診通道,急救團隊緊急完成接診準備,患者生命體征數據通過系統實時傳輸至濱醫附院。整個過程不到20分鐘。
開診以來醫院累計完成12例急性心梗、多發傷、主動脈夾層等急危重癥患者轉診至濱醫附院得到有效救治,實現診斷零誤差、轉運零延誤、救治全成功,印證了“基層首診守門人、危急重癥速通關”的協同救治效能。
多維服務織密健康防護網
針對北海地區就醫群眾慢性病發病率高、就診需求集中的特征,醫院以門診為核心支點,打造“預防-診療-康復”全周期健康服務體系。同時推動健康服務端口前移,組建醫療團隊開展4場“健康零距離”義診,為1500余名群眾提供免費體檢及健康咨詢服務,累計發放慢性病防治手冊2000余冊。通過三甲醫療資源的“精準滴灌”,基層醫療正逐步實現從“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的模式轉型。
頂層設計賦能醫療新生態
北海醫院的創新實踐,源自于政府“三級醫院牽頭+基層機構聯動”的醫聯體頂層設計。醫院通過人才共享、技術平移、管理同質等機制,實現三甲專家常態化坐診、醫療質量同標管控。在此框架下,北海醫院將于五月啟用107張智慧化病床,配套遠程監護系統與多學科聯合診療(MDT)機制,形成“門診初篩精準化-住院治療標準化-社區康復個性化”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破局基層醫療的刻板印象
北海醫院自開診以來不斷顛覆“基層醫療即低水平重復”的傳統認知。通過濱醫附院醫療資源全面下沉,用門診量8687人次、12例精準轉診等看似“微小”的數據,悄然推動著區域分級診療生態的重構。印證了醫聯體建設的深層邏輯——從單向“輸血”到持續“造血”的跨越。基層醫療機構正轉型為“早發現、穩兜底、防未病”的區域健康前哨站,讓群眾真切感受到“家門口的醫療也有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