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1日訊 黃河之畔春潮涌,沃野田疇耕作忙。清晨的濱州鄒平市臺子鎮,在挖掘機的轟鳴聲與汩汩的水聲中蘇醒。河渠邊,機械臂揮舞清淤疏浚;泵站旁,檢修員持工具精細維保;麥田間,農技員俯身指導春管……在7.6萬畝麥田上展開一幅生機勃勃的春耕春管圖景。
疏浚攻堅,打通水網“大動脈”。在店子洼主干渠整治現場,數臺挖掘機正在揮舞著機械臂鏟起河道里的雜草和淤積的黑泥。“過去這段河道淤積嚴重,放水時上游漫灌下游旱。”正在巡渠的鎮水利部門負責人張繼東介紹。
2025年臺子鎮的清淤疏浚工程于1月15日開工,共分3個標段、9個干渠,承載著72個村莊7.6萬畝小麥的灌溉重任。經過一個多月以來的清淤工作,截至目前,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共清理河道17公里,清理雜草、淤泥7.5萬平方米,相當于填滿30個標準泳池。工程竣工后,將會大幅提升河道的引水灌溉能力,實現農田水利“毛細血管”與骨干渠系“大動脈”的有機銜接,不僅能確保農田及時“喝飽水”,同時還增強了防汛排澇能力,使農田旱能澆、澇能排。
管護升級,激活末梢“微循環”。全面排查農業灌溉設施同樣是春灌工作的重要一環。“有時候像這樣一些螺絲的松動就可能導致節制閘啟閉不完全。”參與排查檢修的工作人員說道,“我們必須細致入微,不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影響灌溉的隱患。”
臺子鎮將農業灌溉設施管護作為春灌重點工作,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全鎮水利設施開展系統性排查檢修,重點推進末級水渠的精細化維護,對全鎮3處節制閘的7臺啟閉機進行閘門啟閉精度校準,針對10個泵站機組實施專項維保作業,累計更換葉輪3組,補充潤滑脂25公斤,確保動力系統高效運轉。通過系統管護升級,全鎮水利工程抗旱排澇與精準配水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切實保障農業灌溉用水安全。
科技賦能,把準生產“生命線”。在臺子鎮盛家村上空,一架搭載多光譜傳感器的無人機正在按照設定航線對冬小麥進行巡田作業。“通過無人機的回傳數據能夠科學精準地‘診斷’出當前地塊的問題所在,像是給作物做了個‘拍片體檢’,實現精準的田間水肥管理。”鎮農業部門工作人員說道。
連日來,這支由農技員、飛防手組成的“科技特派隊”已連續奮戰半月。他們利用墑情速測儀、多光譜無人機等設備對全鎮重點地塊開展“把脈問診”,累計開出30余份“數字處方單”——“無人機顯示3號地塊葉綠素含量偏低,建議增施氮肥”“7號地塊建議實施微噴補墑”。這些具體到經緯度的農事方案,讓田間管理措施更精準、更便捷、更迅速,當科技基因注入傳統農耕,希望的田野上正孕育著新的豐收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