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24日訊 2月24日,濱州市兩會期間,濱州市人大代表、惠民縣委副書記、縣長許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政府工作報告,站位高、思路清、內容實、靶向準、舉措硬,是一個立意高遠、求真務實、凝心聚力、催人奮進的好報告。我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濱州人,一名縣區政府的負責同志,聽完報告,既感到精神振奮、信心百倍,又深知使命如山、重任在肩。今后,將進一步認真學習領會,以扎扎實實的工作,確保報告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在惠民落地落實。”
據了解,惠民縣去年的成績單還是比較亮眼的,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9.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9%,這幾個主要指標均居全市前列。“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惠民縣新舊動能轉換步伐逐步加快,現代產業體系日趨完善。2021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125家,繩網產業入選山東省特色產業集群。同時,我們惠民縣還榮獲了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等榮譽稱號。”許健介紹。
對本年度的濱州政府工作報告,許健說:“政府工作報告,站位高、思路清、內容實、靶向準、舉措硬,和之前的黨代會報告,一脈相承,遙相呼應,符合濱州實際,順應群眾期盼,是一個立意高遠、求真務實、凝心聚力、催人奮進的好報告。我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濱州人,一名縣區政府的負責同志,聽完報告,既感到精神振奮、信心百倍,又深知使命如山、重任在肩。今后,我們將進一步認真學習領會,以扎扎實實的工作,確保報告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在惠民落地落實。”
許健介紹,本年度的政府工作報告,也為濱州市、惠民縣接下來的發展,繪就了藍圖、確定了目標、指引了方向。“2022年,惠民縣將堅決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深入落實‘1+11868’工作體系,圍繞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八個聚焦’,立足惠民實際,特別是發揮好惠民自身的比較優勢,創新實干,爭先向前,加快建設現代化幸福美麗新惠民。
發揮產業優勢,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實業之城。“目前,惠民縣已經形成了以高端鋁、風電裝備制造、新型繩網三大產業為主導的產業體系。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這三大優勢產業,按照企業培龍頭、龍頭帶產業、產業延鏈條、鏈條成集群、集群建園區思路,深入開展強鏈補鏈行動,培育優良產業生態,爭取年內三大產業總產值突破650億元。”許健介紹。
發揮區位優勢,拓展優化發展空間,打造開放之城。據介紹,惠民縣將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濱沾博惠同城化發展機遇和對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發展機遇,以濟濱高鐵、商高高速、章慶高速等重大基礎設施為先導,主動接受多方輻射帶動,推動惠民全面融入國家和省市發展大格局,使惠民發展把握更多機遇、擁有更多可能。
發揮生態優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造綠色之城。“惠民縣是農業大縣,苗木、果蔬、食用菌、畜牧等資源稟賦得天獨厚,生態環境十分優越。我們將突出鑫誠農業龍頭帶動,建設一批瓜菜、林果等示范園,建成牧原、天宇、和美等深加工項目,串起‘農頭工尾’產業鏈,打造京津冀和粵港澳大灣區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推動惠民由農業大縣向農業強縣跨越升級。”許健說。
發揮文化優勢,推進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文化之城。黃河流經惠民境內46.5公里,作為孫子故里和渤海革命老區機關舊址所在地,惠民孫子文化、黃河文化、紅色文化交相輝映、資源富集。許健表示:“我們將傳承弘揚和發掘利用好這些惠民特色文化IP,發展研學、文創、康養、休閑等旅游項目,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廊道,打造省級孫子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渤海革命老區紅色旅游核心區。”
抓牢民生保障,提升群眾滿意度,打造幸福之城。“惠民是人口大縣,無論是打造實業之城、開放之城,還是打造綠色之城、文化之城,最終目標還是為65萬惠民人民打造一個安居樂業、共同富裕的幸福之城。”許健介紹,無論是黨代會報告,還是政府工作報告都指出,干工作,“要坐到群眾炕頭、想到群眾心頭、干到群眾點頭”。“我們始終把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加強和改善民生,年內集中力量辦好總投資36.72億元的棚改安居、教育惠民等十大民生工程,切實讓群眾看到更大變化、得到更多實惠、感到更加滿意。”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