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全部

濱州唯一 濱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國家認定

來源:濱州日報/濱州網

作者:

2020-12-16 09:18:12

濱州日報/濱州網濱城訊 日前,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公布2020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名單,濱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經過審核推薦、專家評審和現場核查等程序,最終通過第三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認定,成為全市唯一一個。

據悉,濱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在成功創建了濱城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礎上,濱城區聚焦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提升產業影響力,整合各類產業等資源,按照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標準,全力打造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該產業園共涉及秦皇臺鄉、濱北街道86個村,1.08萬農戶,3.35萬人口。園區圍繞“一軸、兩心、三區、多基地”的功能分區建設,以優質小麥、無抗生豬為主導產業,突出模式創新和科技創新。通過政府投入、引入社會資本等舉措,大力實施標準化原料大基地建設工程、產業融合與精深加工物流建設工程、綠色發展與糧畜加循環示范建設工程、農業科技創新與綜合服務建設工程、農業經營體制創新與聯農帶等五大工程19個重點項目建設,構建形成三產融合發展的格局。截至目前,產業園項目實際總投資35.38億元,比原計劃投資的18.3億元,增長93.3%,重點項目總體建設完成達97%以上。預計今年實現總產值112.7億元,其中主導產業產值103.3億元。

優質小麥、無抗生豬兩大主導產業助推全鏈條升級

園區依托農業科技創新,助推優質小麥、無抗生豬兩大主導產業提標提質。形成小麥產業從面粉、掛面、冷鮮肉等基礎加工產品,到小麥蛋白粉、特級食用酒精、膳食纖維、功能肽、赤蘚糖醇、肉品加工等系列精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再到中西餐花色主食產品的全加工鏈條,成為國內加工產品最齊全、鏈條延伸最精深的小麥產業鏈。生豬產業在強化數字化、綠色化養殖基礎上,遵循未來生豬由“運豬”向“運肉”轉變的趨勢,建設了智慧化生豬屠宰與食品加工配送冷鏈物流基地,進一步拉長增粗產業鏈條。推動全鏈條升級,實現小麥全產業鏈跨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產業園建成種植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0.9萬畝,通過訂單與社會化服務等方式輻射帶動200萬畝訂單種植基地,實現規模化、機械化種植,實行“免費供種、免費播種、免費運輸、加價10%以上回收”的“三免一加”優惠政策,畝增收240元,僅加價回收帶動30萬戶農民年增收3億元,實現加價回收后的二次分紅,全面落實綠色小麥種植技術,生產加工能力提升至160萬噸,成為華北地區優質糧食物流集散中心。

建成省級以上科研平臺13家,引進專家團隊15個,專業技術人員數量達182人,為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科技支撐。園區獲得發明專利17項,受理專利30多項,技術推廣與研發經費3.07億元,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1.1%。園區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13.18萬畝,覆蓋率77.9%。園區自主研發和引進裕田麥119、秋田116、裕田麥126、師欒02-1等優質麥品種,良種覆蓋率達到100%,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了100%。建成無抗生豬養殖基地,生豬年出欄量60萬頭,仔豬出欄量60萬頭,屠宰加工能力達到100萬頭,規模化養殖占比95%以上。農產品加工轉化率95.2%,主導農產品加工業產值63.9億元,農業總產值16.54億元。

產業園依托中裕集團等大型龍頭企業,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集聚發展,入駐農業龍頭企業19家,培育農民合作社45家、家庭農場52家,鼓勵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和普通農戶以土地、勞務、資金等入股企業,支持企業以資金、技術、品牌等入股領辦專業合作社,實現適度規模經營達到77.9%。園區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1.31萬個,年工資性收入5億元;流轉農民耕地6.8萬畝,帶動農戶6279戶,每畝保底分紅950元。核心區90%以上農民以訂單種植優質小麥的方式,加入合作社聯合經營,建立了“農戶+合作社+公司”的發展模式,實現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種養生態循環閉合模式構建全域生態農業綠色循環鏈條

園區堅持以農業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為核心,建成“基地種植→工廠加工→廢棄物利用→液態飼喂→生豬養殖→沼氣新能源→有機肥→小麥種植”的種養生態循環閉合模式,構建 “種養+科技+品牌+生態”全域生態農業綠色循環鏈條。

園區推廣無抗生豬標準化養殖,首創規模化液態飼喂技術和玉米籽粒鮮貯技術,養殖場液態純糧飼料通過封閉管道輸送到養殖場可有效提高吸收率6-10%。通過實施數字農業項目提升生豬養殖效率,項目區生豬養殖經濟效益預計總體提高40%以上,飼料利用率提高20%以上。鋪設地下管網92公里,控制水肥一體化灌溉面積達5萬畝,用弱酸性沼液改良鹽堿地,減少化肥使用達50%以上。同時,園區建成節水灌溉面積13.18萬畝,推行計量灌溉,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0.75。大力推廣普及秸稈精細化還田,促進“一控兩減三基本”落實,化肥利用率達到了45.9%,農藥利用率46.8%,秸稈綜合利用率98%。通過大型沼氣工程,統一處理養殖糞污和旱廁改造糞污,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99.5%。已認定綠色產品11個,認證有機產品3個,綠色有機認證面積達10.2萬畝,認證比例93.6%。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農產品可追溯比例91.7%。

產業園在原有聯農帶農機制基礎上,聚焦二三產增值環節對農民的帶動作用,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構建完善“訂單農業+全產業鏈融合”帶動模式。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標準化生產+基地”的方式,為農民提供訂單優質麥綠色標準化生產服務。同時,創新土地經營模式,委托合作社進行土地托管,托管面積達5萬畝。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均居全國同行業領先水平。

[責任編輯:楊凡、張煥煥]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連心鎖》即將在濟南上演!

[詳細]
博興文化旅游 2020-12-16

濱城區濱北街道對大氣污染做到即查即改、堅持每日清零

12月15日,濱城區濱北街道召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調度會議,街道全體班子成員、各社區書記參加會議。[詳細]
濱州日報/濱州網 2020-12-16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