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0-01-05 20:28:01
齊魯網·閃電新聞1月5日訊 沾化區下洼鎮東平村是‘沾化冬棗’發展的第一個村,整個冬棗產業也是從這里發展起來的,也就是從這里開始,冬棗成了整個沾化的“代名詞”。
從1994年春節,剛剛走馬上任的村書記王榮凱,在與朋友聚會的時候,聽說冬棗不錯,從那開始就對冬棗有了“惦記”,后來在一次幫助朋友處理意外事故的過程中,突然產生了對發展冬棗產業的想法。就這樣,王書記先是輾轉各地進行實地考察,不僅考察了冬棗,還考察的蔬菜種植,就想著多給村民一種選擇的機會。
隨后,王榮凱把所考察的結果,通過召開村委會、黨員會,發動班子成員、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的種植積極性。可是,大多數村民還是不認可,此時的王書記也是苦口婆心的說服,宣導種植政策,最后就讓村民們自行選擇,也可以種植瓜果蔬菜,也可以種植冬棗。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種植冬棗的并不是很多,只有100畝的戶家認可冬棗。
從種上這100畝地的冬棗,大約在一年后,冬棗的成長趨勢還是挺好的,從一棵棵的冬棗樹苗一步一步的發展起來,隨著市場的需求,隨著冬棗樹苗的慢慢長大,第一代冬棗也成熟了,冬棗就從這100畝地里成長起來了。沾化區下洼鎮東平村村委書記王榮凱說:“一開始冬棗產量也少,種植面積也小,一開始那個收入很客觀,我們最貴的賣到50,一般的就是一二十塊錢一斤,以后隨著面積的擴大,產量提高了,慢慢地十來塊錢。”
隨著第一代冬棗的收成逐漸變好,老百姓也看到了冬棗的發展前景,第二代冬棗也隨之而來。在王榮凱書記的帶領下,全村的1150畝的耕地,全部種上了冬棗樹,成為全市的第一個“無糧村”。沾化區下洼鎮東平村村委書記王榮凱說:“我們這個村從2000年就是濱州市的百強村,它為啥發展這么快呢,就是一是這個苗子發財了,再就是冬棗產業發展的早,在2000年我這個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
作為發展冬棗產業的第一村,經歷了20多年的風雨歷程,小小的冬棗樹不僅帶動了一個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一個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閃電新聞記者 呂敏 濱州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